一、发生趋势
根据各地调查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和作物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一代二化螟中等(3级)发生,局部偏重(4级)发生,主要危害秧田及早插中稻大田。
二、发生期
预计我市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的羽化盛期为5月7日~5月24日,高峰期为5月12日~5月14日;卵孵盛期为5月15日~6月3日,高峰期为5月20日~5月23日。
三、主要依据
1、冬后基数:根据各地调查有效虫源田加权平均计算亩平均残虫量为1228.9头(上年为1511.1头),比上年降低了18.7个百分点。其中随县冬后基数平均为1100.6头,广水市平均为1860.5头,曾都平均602头。
2、发育进度:曾都区站4月22日剥查,二化螟化蛹率为6.41%,幼虫及蛹发育进度分别为:5龄幼虫8.77%,6龄幼虫85.09%,预蛹0、1级蛹3.51%,2级蛹0.88%,3级蛹0.88%,4级蛹0%,5级蛹0,6级蛹0,羽化率0.88%;随县站4月29日剥查,二化螟化蛹率为48.48%,1—6级蛹分别占:3.03%、9.09%、12.12%、15.15%、6.06%、3.03%,羽化率为0%;广水站4月29-30日剥查,二化螟化蛹率为34.31%,蛹发育进度分别占:预蛹0、1级蛹5.58%,2级蛹7.84%,3级蛹8.82%,4级蛹5.58%,5级蛹2.94%,6级蛹1.96%,羽化率0.98%。
3、气象条件: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今年5月我市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少,天气状况总体较有利于二化螟发生与为害。
4、栽培管理:免耕及抛荒田,有利于螟虫越冬存活;育秧集中,秧田面积小,有利二化螟集中产卵危害。
四、防治意见
1、对象田和防治时间
对象田:所有秧田和早插中稻大田。
防治适期:秧田集中施药,带药“出嫁”。由于越冬代虫龄不一致,一代二化螟产卵历期长,建议使用持效期长的高效低毒农药或在卵孵高峰期前后分两次用药防治,防治适期为5月中下旬。若秧田防治不好的早插大田,可在栽后半个月对枯鞘严重田块施药防治一次。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集中育供秧、稻桩处理、灌水灭蛹(在化蛹高峰期,对冬闲田进行翻耕灌深水,保水7-10天)、田根和田边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及香根草等诱集植物。
灯光诱杀:成虫期(5月7日-24日)开灯诱杀,减少落卵量。
性诱剂诱杀: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在稻田四周田埂边放置诱捕器,集中连片使用,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
化学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和低风险化学农药。应急药剂防治应达标用药,生物农药可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暂停使用巳产生中等以上抗性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