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随州植保2025第4期) 发布日期:2025-04-07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农业农村局 字号:[ ]

  一、发生趋势

根据当前田间菌源量、主栽品种抗性、小麦生育期、气候预报以及历史发生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中等程度(3级)流行,预计发生面积18.5万亩,侵染盛期在4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

二、主要依据

1、菌源因素:赤霉病是我市小麦常发性病害,菌源广泛存在。根据各地近期调查,稻桩带菌率平均约1.7%,略低于去年(上年同期为2.3%,上上年同期为1.88%),随着气温升高,子囊壳发育进度加快,子囊壳大量萌发,菌源条件仍满足病害流行条件。

2、作物因素: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郑麦9023及鄂麦、襄麦、扬麦、漯麦等系列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强;受播期、品种等因素影响,生育期不整齐,抗逆性差;部分田块小麦播种量偏大,群体密度大,田间郁闭度高,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3、气象因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上中旬有三次降雨时段,气温偏高,预计4月上旬末期至中旬会普遍进入扬花期,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遭遇阴雨天气,则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防治措施

1、防治策略: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须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及时喷施对路药剂,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及时补喷,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若遇连阴雨天气7天后再补喷一次。

2、防治适期:小麦抽穗扬花是赤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可适当提前至齐穗期。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减轻病害危害程度。

3、防治药剂:生物农药可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呻嗪霉素、四霉素等,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井冈·戊唑醇、咪铜·氟环唑、叶菌唑等,提倡交替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对多菌灵抗性高水平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

温馨提示:

请将使用完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带离田间,送至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