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弄潮人——记随州市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天骥

发布日期:2022-02-08 信息来源:云上随州 编辑: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农业农村局 字号:[ ]

世界香菇看中国,优质香菇在随州。随州香菇目前年生产总量达到3.17亿袋,干菇总产量7.91万吨,出口7.5亿美元以上,连续十八年位居湖北省第一位,2022年随州香菇三上央视。十四五,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湖北香菇优势产业集群,随州起着压舱石作用。在这些数据、成绩和目标的背后,是一群顽强拼搏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新农人的背影。正像总书记说的一样,他们是新时代农业农村追梦人,今天所记就是随州市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天骥长期奋战在香菇产业一线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元月19日上午,当笔者的车慢慢驶入随州市三里岗镇长久菌业有限公司大门时,浓浓的晨雾已慢慢散去,知道我们要来搞人才慰问的消息,黄天骥早已在门口热情迎接,他是一个身高大约170CM的黑黝黝的中年男人,留着平头,眼神中透着坚韧,双臂显得很有力量,状态非常精神,言行举止显示着干脆利落,随着不断的交谈,黄天骥娓娓导出了他的历程。

技出名校却扎根山村。黄天骥1985年元月出生,2011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问及为何毕业名校却扎根山村,黄天骥说:“这里有榜样的力量和亲情事业的召唤”。随州三里岗镇,过去是名符其实的穷山村,然而就是这个穷山村,却被当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看中,杨新美教授经过多年反复考察,觉得这里的环境最适宜香菇的种植,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三里岗杨家棚村人工栽培段木香菇获得成功,点燃了随州香菇的“星星之火”,“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这是当年众多菇农种菇致富最鲜明的写照。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随州香菇已成为随州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创汇产业。2008年,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没有忘记这个挖井人,他们自发捐资在该村为杨新美教授立铜像以为纪念。黄天骥说:“作为毕业于华农的学子后辈,每次只要听到这个华农教授的事迹或经过铜像,我都十分激动,想象着能如师祖一样干一番事的激情油然而生,榜样的力量一直支撑着自己,我2014年毕业时,岳父就向我发出回乡创业的邀请,我岳父就是伴随三里岗产业而成长起来的,他在菌种行业探索30多年,深知技术和人才对产业的重要性,想到自己在华农学的就是微生物专业,只有到食用菌产业一线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在经过认真思考后,黄天骥和妻子辞去了武汉的工作,一头扎进了位于三里岗”山区的长久菌业有限公司,这一干就一直坚持到今天,已整整七年。

从零做起却成领军人物。香菇产业生产链条长,菌种为源头。进入公司的黄天骥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思索,决定抓住“菌种生产供应”这个牛鼻子,仅随州香菇年种植量就有3.17亿袋,需要栽培种3000多万公斤。如此大的市场,没有好的菌种是万万不行的。“只有选育出符合当地气候环境、并实现稳定生产菌种才能推广种植。”黄天骥说:“我们公司目前与华中农业大学和上海市农科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明确分工并开展技术合作,高校负责杂交育种等前端科技含量特高的工作,公司负责筛选、试种工作,我的任务就是做好专业对比试验,认真仔细观察各个菌种在各种条件下生长的情况,试种期间要日夜蹲守,记录和分析各项生产技术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细节,从中择优选出最适合我市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品种”。指着实验室里的各种试管试剂,黄天骥继续介绍:“7年来,我每年纳入试验的供试菌株达到60个左右,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其中辛苦苦闷不言而喻,到目前仅选育出“久香秋7”、“秋香607”、“久香401”、“久香3号”、 “久香8号”“L201”等6个品种,其中“久香秋7”、“秋香607”获省认定,实现了随州地方自育品种品牌零的突破”。

经过反复试验试种和推广栽培,长久菌业目前向随州及其周边供应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木耳、平菇、灵芝等80多个品种,公司目前年供应二级菌种10万公斤、供应栽培种达到120万公斤,一跃成为随州市食用菌行业的龙头老大,黄天骥成为随州市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人物。

“长久菌业公司后续服务到位,该公司总经理又是学食用菌的,有问题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今年我春栽16万袋、秋栽5万袋,多是长久的菌种,目前来看,他们的菌种抗天气干扰能力相对强、出花菇多,品相和品质都相对好些,市场价格较高,能提高合作社整体收成。”随县天章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叶星说。

辛苦自己却温暖社会。好的品种还需要精湛的种植技术,“目前公司以随州为中心,技术推广辐射到全省各地,扶持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20多个,先后建立关系并给予技术指导的菇农达到3000多人,我还被邀请到云南、贵州、陕西、安徽、四川、湖南进行专题讲课,几年来,算算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达到60场(次),培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次),多数菇农实现了发家致富”。只要菇农种植出现问题,不论是不是本公司提供的,黄天骥总是一视同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在香菇大棚、在种植基地,他总是与菇农们打成一片,认真听取菇农的诉求,为认真分析解决,从没有清高与推脱。“每次看到菇农的问题解决了,出菇顺利了,菇农脸上愁容变笑顔了,我也特别感到满足和自豪”黄天骥说。

“我平时在长久公司帮工,一年下来能增加两到三万块钱的收入,今年我自己家又种了6000袋,用的是该公司秋栽3号和1513菌种,在黄经理的精心指导下,出菇效果好,市场价格比其他香菇品种好些,目前已采摘收入2万多元,比以前的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在该公司务工的农民张绪平说。

前途艰辛却志存高远。“2022年随州市委、市政府把食用菌香菇产业提到农业五大产业之首,提出延链、补链、强链的目标,现在政策好,产业有基础,公司有动力,农民有需求,自己有技术,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这个随州的特色产业做好,为乡村产业兴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总书记所讲,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做食用菌产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前途艰辛,但我们会一直坚持走下去,下一步,公司将在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方面进行有力探索,减轻菇农劳动量、实现增产增收”。黄天骥说。

黄天骥是近年活跃在随州乡村振兴舞台上的典型代表,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现兼任中国菌物学会香菇产业分会理事、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随县青年企业家商会监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