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3-31 信息来源: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农业农村局 字号:[ ]

各市、州、县(区)植保站(局):

为切实抓好农区鼠害防控工作,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1年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农技植保〔2021〕5号)要求,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农区鼠害防控目标,现就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抓好鼠情监测

预计2021年我省农区(村)鼠害总体为偏轻发生(2级),局部中等发生(3级),其中:农户鼠密度偏轻发生(2级),主要集中在鄂西、鄂西北等山区。农田鼠密度大部为偏轻发生(2级),其中稻虾养殖区仍然处于较高密度水平,为中等发生(3级)。发生高峰期为春季4-5月和秋季的9-10月。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2021年全省农区鼠害监测防控技术方案》,切实做好鼠情监测工作。各鼠情监测点通过鼠夹法、TBS围栏及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等方式进行鼠情实时动态监测。鼠情监测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防止感染鼠传疾病。

二、强力推进统一灭鼠

针对农田害鼠捕获率≥3%或农户捕获率≥1%的重点发生区域,要及时做好防控,重点示范推广毒饵站和TBS围栏两种灭鼠技术。要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鼠药供应、统一配投毒饵”的防控组织模式,集中开展统一灭鼠,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灭鼠行动要早谋划早准备,组织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春季防治时期为4—5月,秋季防治时期为9—10月。在使用杀鼠剂灭鼠时,要去定点门店购买,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风险排查,防止杀鼠剂危害人畜安全。

三、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各地要根据当地鼠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灭鼠技术方案,有效开展技术服务。要通过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农村大喇叭、墙报、微信、QQ等多种形式对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进行全方位宣传与培训。有条件地区要建立鼠害防控技术示范区,重点推广“毒饵站”、TBS围栏、捕鼠器等鼠害防控技术,推广使用不育剂、生物杀鼠剂等新型杀鼠剂,不断提高科学灭鼠能力。

四、加强鼠情信息报送

各监测点每月25日之前将当月鼠情监测信息报送至省植保总站药械科。11月30日前将本年度农区鼠害监测防控工作总结(包括鼠害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典型经验与做法、代表性图片资料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报送至省植保总站药械科。

联系人:周远曦 87395680  邮箱:hbyaoxieke@163.com

附件:2021年全省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办公室

2021年3月17日

附件

2021年全省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抓好全省鼠害防控工作,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制定的2021年全国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总体目标

农区鼠害防控率达6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鼠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户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

二、监测防控策略

我省危害鼠种以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为优势鼠种。防治关键时期春季为4-5月,秋季为9-10月。要重点抓好稻田综合种养区、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及山区(半山区)等害鼠栖息地治理。

三、鼠害主要监测技术

(一)鼠夹法监测。也叫夹日(夜)法,即采取直线形按5×50米(或10×20米)布夹,每次布100-150夹;农舍每户布夹2个,每次调查50户,合计每次布100夹。选用的鼠夹灵敏度控制在4-5克为宜,以生花生米或向日葵种子为诱饵,晚放晨收,以捕获的鼠数量比有效夹数计算的捕获率来表示密度,并记录捕获鼠的鼠种、体重、体长、雌雄、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

(二)TBS监测。选择区域面积300-500亩的连片田地2块,沿每块田边单侧设置 1个直线形TBS围栏,围栏采用长60米、孔径≤1cm的金属网。根据地块特点和田间管理便利需求,在适合的田块边缘(田埂)位置按直线方式固定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埋入地下的深度为15厘米。沿围栏边缘每间隔5米平齐地面剪一长宽约5厘米的洞口,洞口下缘需与地面平齐。沿围栏边缘埋设捕鼠筒,上底面向上埋至与地面齐平,直线一边紧贴金属网洞口,共埋设12个。捕鼠桶埋设至围栏的方向可分为2种:一种为全部埋在围栏田块内部一侧,开口全部朝向田块外部;另一种为间隔反向放置于围栏的两侧。对设置好捕鼠桶进行编号。TBS监测设备放置时间为作物播种前10天至收获后1个月。每天早晨检查每个捕鼠桶,及时取出桶内捕获鼠,清理土块、垃圾等落入物。每天记录捕获鼠所在的桶编号,以及鼠种、雌雄、体重、体长、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冻存于-20℃冰柜,留待制作标本。

(三)物联网智能监测。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害鼠30天×24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和智能识别分类的方法,系统可通过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害鼠种群的暴发作出预警。操作时,将物联网设备安全放置于监测区域,接通电源后数据同步后进入监测状态,系统自动记录监测信息,并上传至数据中心。设备安放方式:①田间沿着田埂下(靠边、无水)、地边,在鼠活动明显的鼠道摆放,进出口需与田地垄沟或地平面平行放置;②农舍布放在鼠经常活动场所(厨房、畜禽圈或粮仓等),侧面贴墙放置,保持监测设备两端开口畅通。每个农田监测点安装5个监测终端,每月相当于150个夹日(夜)。安放在同一监测点的两台设备,间距需要超过100米。每个农户监测点放置物联网设备1套,连续30天布放,相当于每月30个夹日(夜)。大数据平台将自动记录从设备中采集的鼠类影像、体重、活动节律等鼠情参数,以及地理坐标、温度等环境参数,然后通过智能识别系统自动对鼠类进行鼠种分类,输出可视化分析结果。系统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展示监测区域鼠种分布优劣势、群落结构、各种群数量动态(密度趋势)、数据间关系,汇总为年报数据,最终可实现监测视频原数据查询、监测设备分布查询及异常设备实时预警等自动化监测功能。用户可随时登录中国鼠害信息网(http://www.chinarodent.com/)查看设备情况。每月定时为物联网智能监测设备充电。

各地在鼠情监测工作中如发现或捕获有不明种类或不常见鼠种时,请将发生情况及图片资料及时上报省站。

四、鼠害主要防控技术

(一)毒饵站灭鼠技术。毒饵站是鼠类能够自由进入取食而其他动物不能进入取食的一种灭鼠装置,目前的主要类型有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花钵毒饵站、瓦筒毒饵站等。选择当地取材方便的材料制作毒饵站,鼠密度在10%以下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鼠密度在10%以上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2个。用铁丝将毒饵站固定于田埂或沟渠边,离地面2-3厘米。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重点放置在房前屋后、厨房、粮仓、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用砖块等重物固定。每个毒饵站投放毒饵20-30克,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一般连续置放2-3个月,不用时回收留待再次重复使用。

(二)TBS围栏灭鼠技术。TBS也称围栏+陷阱捕鼠器灭鼠技术。对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沿田边(或田埂)设置长60米的线形TBS(L-TBS)、孔径≤1厘米的金属网围栏,按直线方式固定,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埋入地下的深度为15厘米,每5米设置一个捕鼠器(连续捕鼠笼或捕鼠桶),共12个。每个捕鼠桶上部直径25-30 厘米,下部直径30-35 厘米,筒高50-55厘米,底部留4个直径小于0.5 厘米的圆孔,使筒内雨水能够渗出。紧贴围栏与捕鼠器平齐地面剪一长宽约5厘米的洞口,连续捕鼠笼或捕鼠桶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也可在田间围成矩形TBS(R-TBS)20×10米的围栏,并在周边设置12个筒状捕鼠器。TBS均为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捕杀害鼠。一般按面积200亩左右田块设置1个60米TBS即可有效防控害鼠,TBS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

(三)综合灭鼠技术。地上鼠可采用杀鼠剂配制毒饵灭杀,可选用第一代(敌鼠钠盐、杀鼠醚、杀鼠灵)或第二代(溴敌隆、溴鼠灵)抗凝血杀鼠剂,选择新鲜的小麦、大米(稻谷)、玉米为基饵配成毒饵(采用化学杀鼠剂灭鼠时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根据鼠密度范围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鼠密度5%-10%区域,建议每亩投放毒饵100-200克,鼠密度更高的地区,宜酌情加大投饵量,具体的投饵量可按鼠密度值÷10%×200克计算。此外,可采用具有灭杀和不育作用的雷公藤甲素毒饵灭鼠,每亩投放100-200克。对于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可采用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每亩同时投放化学杀鼠剂毒饵100克、不育剂毒饵100克,以化学杀鼠剂杀灭降低播种前鼠密度,以减少对作物播种与出苗的影响,同时利用不育剂控制鼠害繁殖,降低出生率,进而实现可持续控制。同时,可采用鼠夹、鼠笼、弓箭、粘鼠板等物理措施进行灭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